茉莉花茶,老北京人一辈子都戒不掉的瘾

茉莉花茶,老北京人一辈子都戒不掉的瘾

12阅读 2023-04-13 06:15 文化

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虽不产茶,而历代茶风盛行。特别是清代,京城达官贵人多,旗人多,闲人也多。再加上加之康熙、乾隆年间“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太平,因而茶事兴盛,喝茶的风气很浓。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有每天喝茶的习惯。不过,由于地理环境及传统风俗的影响,北京人饮茶较南方饮茶更为粗犷。

老北京的茶叶铺一般都挂着一块幌子,上写“经营各种红绿花茶”。红茶虽然是现在世界上年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种,可在北京茶叶市场中一直不是主流,最受欢迎的是被老北京人称为“香片”的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属于再加工茶。中国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从12世纪起花茶的窨制已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卷三记载:“木犀、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桓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

到了元代,花茶的加工则已较为完整典型,元代人喜欢以香花、果品等入茶。利用茶叶的亲异味性,使茶叶吸收花、果品的清香芬芳,这种方式加工制作的茶,不断被普及饮用。

大规模窨制花茶则始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茉莉花茶在清朝时被列为贡品,有150多年历史。它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有“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即使饮龙井,也要加香花,称为“龙哨鱼”、“花红龙井”。

老北京人喝花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初期,当时北京居民喝的水大多来自水井,大多数水井的水味道苦涩。茶商用茶叶在热水中加入一些干燥的茉莉花,提升茶汤中的香气,中和苦涩味。此外,过去的物流运输并不发达。南方清明左右采摘的新茶,最少需要一个月才能运到北京,且运输途中茶叶很难保持干燥和原有的清香。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经过窨花拼和,茶叶已经脱水,在封闭的容器中保存,不容易发霉还能保持茉莉花的浓厚醇香。

新中国成了以后,北京的茶庄或茶叶店里供应的茶叶依然以茉莉花茶为主,其他品种的茶叶即使有,销量也很少。那时候大家工资普遍不高,喝茶对不少家庭显得有些奢侈。顾客上茶叶店买茉莉花茶,一次大多只买二两,也有人就买一两花茶甚或高末。售货员会将称量好的茶叶,用纸折叠包好,再用纸绳捆扎牢固,上面要特意多留出一小段纸绳,打结编成环状,方便顾客用手提着茶叶包。

老北京人不管是沏茶待客,还是自斟自饮,大多数还是选择茉莉花茶。用的茶具主要是放在茶盘中的茶壶茶碗。用搪瓷缸子沏茶喝,也比较常见。只有个别讲究的人,用紫砂壶或者带盖的瓷杯喝茶。

客观地说,北京人之所以喜欢喝茉莉花茶,一是经济实惠,二是茉莉花茶香气浓郁,口感厚重,适合北京人的口味。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已经成为了一件平常事。北京人不仅只喝茉莉花茶了,春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的大有人在,喜欢喝铁观音、大红袍、普洱茶的人也为数不少。喝茶用的茶具也变得精致讲究,搪瓷缸子早已经鲜见了。但茉莉花茶已然成为了北京人刻在骨子里面的味觉记忆,并依然是北京城里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类。

张一元、吴裕泰、京华等老字号茶企和马连道茶叶市场的花茶产区经销商所售出的茉莉花茶在北京茶叶消费市场占比超过70%,而据“中华老字号”张一元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21年全年茉莉花茶的销售量同比增长6.4%,销售额同比增长7.9%。

由此可见,茉莉花茶是北京人当之无愧的口粮茶,也或许是北京人一辈子都戒不掉的瘾。

文章来源:《中国茶全书·茶馆卷》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追忆湄潭老茶农何殿伦支书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