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客——茶马古道马帮传奇(九)

藏客——茶马古道马帮传奇(九)

7阅读 2024-01-06 03:07 文化

并不是所有走西藏草地的“藏客”都像赵应仙那样,在滇藏茶马古道上来来往往,来去匆匆,而且最终又回到丽江,回到那座让人无比眷恋的古城。“藏客”中有不少人就在西藏结婚安家,扎根落户。

在滇藏贸易兴盛的时候,许多马锅头和“小伙计”(商号的学徒帮工)以穿藏装和会说藏话为荣耀。而像赵应仙的老板李达三这样的人物更是靠祖辈走西藏、融入西藏,变得比藏族还藏族,这才兴旺发达起来。李达三自己就十分通晓藏族人的习俗和心理,他的名字在藏区众人皆知。

有些纳西人就干脆在西藏娶妻生子,安家落户,虽然他们仍被人们视为“藏客”,但已经名不符实。距丽江古城大研镇仅四五公里处束河一带的皮手艺人,就以走西藏草地并在那儿成家立业而著名。束河是出皮匠的地方,这里的纳西人往往从“一张皮”“一根针”开始创业,散布到藏区各地谋生。当地有一句俗话:“只要乌鸦飞,必有龙泉人”。他们靠加工皮革、贩卖皮革制品致富后,就购买骡马,开始组建自己的马帮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还在晚清时代,就有智斗土匪强盗的杨开,从事马帮运输发起家来,成为丽江赫赫有名的大户,在故里建造了大宅院。就是这位杨开,还在西藏娶了一位藏族巨商的千金作妻子,并曾将她带回过丽江。

杨开肯定不是丽江纳西人里娶藏族媳妇的第一人,更不是最后一个。

从我现在掌握的一些材料看,那时的丽江毫无疑问存在着这样的婚姻家庭现象:走西藏草地的丽江纳西族商人、马锅头和赶马人,有一些在故乡与个纳西姑娘结婚成家后,又在西藏娶一个藏族姑娘,在西藏又安一个家。用现在的法律来衡量,这当然是犯了重婚罪。但在马帮们走西藏草地的时候,这样的法律还管不到地处边疆的边民头上,而且在时人的心目中,那样的婚姻家庭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对那种双重婚姻没存多少非议。有人甚至认为那是可取的,是必需的。在丽江和西藏两头结婚安家往往不仅是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也是生意上的需要。

云南省文联的纳西族学者戈阿干就曾在拉萨邂逅过几位有着上述经历的“藏客”,其中一位是已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李玉三。李老先生是丽江束河纳西人,早年在丽江、维西一带作商号的小伙计,后来就到了德钦,在李达三家的永兴号当了近10年的雇员。他27岁那年在德钦结了第一次婚,第一个妻子是他的老乡——丽江束河的纳西姑娘。1943年时,李玉三跟随仁和昌的赖敬禹经昌都来到拉萨,并为了仁和昌的生意前往印度。那时他已有32岁。他在印度前后逗留了三个月,到过噶伦堡、加尔各答等地。从印度返回西藏后,他受命在西藏最南端的边境口岸亚东县的帕里镇,负责进出口货物的转运事务。于是他在那座被人们称为世界最高之镇的地方待了三年。其间他只因为在丽江的母亲病故,回过丽江老家一趟,第二年又来到拉萨赖家仁和昌供职。到西藏做事的第二年,李玉三就在拉萨娶了第二个妻子——藏族妻子。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李玉三也就在拉萨栖身下来,在那里做农民,当石匠,跟他的藏族妻子生活在一起。

大研镇有名的杨家的故事则更像一部长篇小说。杨家世代都在西藏草地赶马做生意,而且每一代人都有两个家:一个在丽江,一个在藏区。在丽江娶的自然是纳西女子,在藏区娶的当然是藏族女子。到了杨以知、杨训知两兄弟这一代,这一传统在杨以知那里有了一点点变化。

生于1892年的杨以知,字守其,丽江人都叫他守其,他的名反而没几个人知道。杨守其于1911年辛亥革命那年去了拉萨,到了那里才知道父亲萃吉已经去了成都,他只身一人在拉萨没法待,只得去印度投靠三叔乾吉,恰好他三叔回丽江娶亲,到了云南腾冲受瘴气病死,杨守其就在加尔各答落了脚,先在杨家的“永聚兴”做学徒,“永聚兴”败落后,他自己开了个丽丰商号,经营山货药材,经缅甸仰光跟新加坡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合伙做生意,其间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缅甸小姐做妻子,并在其岳父老黄的带领下,直接到普洱茶的原产地与当地茶叶巨商李拂一合伙制造贩运原山茶,打通了直接由西双版纳普洱茶山经缅甸到印度再进入西藏的道路。

杨守其1957年死于印度,黄氏于1943年不幸死于难产。杨守其和小他15岁的黄映泰共同生活了22年,育有长女丹桂、长子象文、次子象康、次女桂兰,这些后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大女儿大儿子在美国,二儿子在英国,小女儿在加拿大。其大女儿杨丹桂在改革开放后经常回中国,在云南大学设立纳西学子奖学金,并将杨守其的骨灰从印度噶伦堡搬回丽江祖茔安葬。马铸材先生的长子马家夔说:“守其先生为数十万的藏民作出了极大贡献,藏民们会永远怀念他的功绩。”

杨守其的哥哥杨训知则按照他们杨家的传统行事。他本来就出生在拉萨,长大成人后,回丽江老家娶了一个纳西妻子,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的贡嘎县金顶区娶了一位富有的藏族媳妇。他在丽江的纳西族妻子为他生了个儿子叫杨象禹。杨象禹在丽江念完高中后,在大研镇当了一年的小学教师。

在杨象禹22岁那年,即1942年,也踏着父辈的足迹,从滇藏茶马古道走向了西藏高原。他在拉萨作短暂停留后,就径直到印度,投靠叔父杨守其。杨象禹在叔父的商号里一边学习经商,一边学习英语,就这样在那儿一待就是四年。1946年,杨象禹才返回拉萨,回到父亲家里。1947年,他在叔父杨守其的劝说下,送父亲回丽江。

杨训知、杨象禹父子回到丽江后,于1945年在大研镇杨家巷建成了一幢漂亮的宅院,建房的钱是杨守其从缅甸寄回的,换成中国钱后才建的房子。房子建成后还没来得及刷油漆,全家就在新宅前照了张合影。他们还开了个商店,做杂货生意,同时经营滇藏茶马古道上的茶、糖、粉丝、洋烟等生意。

原文发表于2010年5月28日《云南政协报》6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李旭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沏茶时掌握出汤点很关键

下一页:吉普号“蛇龙之变”生肖纪念小龙珠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