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州官县官与蒙顶山茶(中)

古代州官县官与蒙顶山茶(中)

11阅读 2020-10-07 14:56 文化

茶祖吴理真

七、彭乘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彭乘(985年-1049年),字利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少以好学称州里,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授汉阳军判官。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集贤校理知普州(今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宝元元年(1038年)同判刑部,出知安州(今四川绵阳市安州区)。后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翰林学士、群牧使。《宋史》卷298有传。

(二)《续墨客挥犀》赏析

彭乘著有《续墨客挥犀》一书,里面提及蒙顶山茶。文句为:茶,古不著所出,《本草》但云益州川谷间,唐多以蒙山、顾渚、蕲门者为上品,当时饮茶尚杂以苏椒之类。这里的蒙山、顾渚、蕲门都是唐代贡茶,《新唐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可见蒙顶山茶在当时品质是一流的,在贡茶中地位不可撼动。

蒙顶山门

八、文同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大邑(今四川大邑)、陵州(今四川仁寿)、洋州(今陕西洋县)等地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未到任而卒。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画家米芾称赞他 “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曾校《新唐书》,著有《丹渊集》。

(二)《谢人惠寄蒙顶茶》诗赏析

文同写有《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不仅对蒙顶茶的高雅品质大加赞赏,还对蒙顶茶的采摘、加工、焙制也作了细致叙述。

全文为: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苍条寻暗粒,紫萼落青鳞。的皪香琼碎,髼松绿趸匀;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文同是四川人,熟知蒙顶茶。全诗第一句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就对蒙山茶作了高度概括和评价,树立了蒙山茶为代表的巴蜀茶崇高神圣的地位。接下来的100多字,诗人不仅详细描绘了竞相采摘蒙顶春茶的场景,而且细致描写了蒙顶茶的品质、特点以及品尝蒙顶茶的情况和茶的功效,还形容出喝过蒙顶新茶之后身心清爽的感受,同时对饮茶后飘飘欲仙之感尽发慨叹,并且希望远在西蜀的友人再多寄些茶来。作者既为诗人,又为画家,故诗中有画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则由茶之美好升华到人之高尚。

蒙顶山山门

九、晁说之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市),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在理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元符三年(1100),知无极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历任监陕州集津仓、监明州船场,通判廊州、提举南京鸿庆宫、知成州(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秘书少监兼渝德、寻以中书舍人兼詹事等职。主要著作有《易商瞿大传》、《书论》、《易商小传》、《晁氏诗传》、《诗论》、《晁氏书传》、《晁氏春秋传》、《春秋辩文》、《古论大传》、《论语讲义》等。

(二)晁氏客话赏析

1098年,晁说之写成《晁氏客话》,其中对蒙顶山茶多雨的生长环境作了生动描述:雅州蒙山常阴雨,谓之漏天。产茶极佳,味如建品。纯夫有诗云:漏天常洩雨,蒙顶半藏云,为此也。漏天,释义为如天泻漏,比喻多雨、久雨或飞泉盛大。苏轼《广州蒲涧寺》诗云: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此处天漏是地名,指的是雅安,其地多雨,故称。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诗曰:朝廷烧栈北,鼓角漏天东。杨伦笺注:《梁益记》:雅州西北有大、小漏天,以其西北阴盛常雨,如天之漏也。’”也许正因为上天成全,“雅州天漏,中心蒙山”,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这种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才成就了蒙顶贡茶的优异品质。

蒙顶山甘露井

十、孙渐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孙渐, 具体生平不详,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熙宁进士。据现有资料,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大观元年(1107年),先后任温江(今成都温江县)县令、蜀州(今成都崇州市)知州,后来到雅安,做了一个高级幕僚,谓之“上幕。他喜欢考察山川形胜,文章也写得非常漂亮。1095年-1097年间,他任四川温江县令时,门生张刚中在名山作知县同监茶场,与他同游蒙顶山并作《智矩寺留题》诗。

(二)《智矩寺留题》赏析

孙渐与张刚中同游蒙顶山时,在智矩寺游览之后,兴之所致,集于笔端,写下《智矩寺留题》诗,可谓一气呵成,情景俱备,文笔洒脱。全文为:“郊行半舍近,炎曦正欹午。涉浅水粼粼,陟高峰参伍。寺藏翠蔼深,门映苍松古。明暗双泯时,榜明标智矩。入憩望远亭,好风声清暑。素曳瓦屋烟,虹挂峨眉雨。千里豁入怀,万象纷指顾。步庑阅碑,开龛礼遗塑。香火肃僧仪,堂皇凉客屦。继登凌云阁,倚栏眺茶圃。昔有汉道人,草初为祖。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紫笋与旗枪,食之绿眉宇。雷动转蜀车,云屯富秦庾。我贪事幽寻,更值忘形侣。鼎抽竹叶烧,瓶汲龙泉煮。暂啜破积昏,飘飘腋生羽。相对话夜阑,萤点流星度。金鸡鸣一声,回首关头路。会约摘春山,十咏龟蒙具。”

此诗讲了两个典故,一是植茶始祖在蒙顶山开荒种茶,经寸寸培新土的辛劳,始有今天满山都是茶园的成果。接着,歌颂现在蒙顶山茶数量超过后蜀毛文锡《茶谱》的记载,蒙顶山生产的紫笋名茶,食之绿眉宇,白鬓可转青,对蒙顶山仙茶在《茶谱》中的说法,予以肯定。

关于甘露大师吴理真,清光绪年间出版的《金石苑》中有相应的记载。碑刻、礼拜神龛上面供奉着一尊遗塑。孙渐拜谒行礼之时,感觉场面气氛与寺庙里烧香拜佛差不多。至于那元碑上刻些什么,他没有直说。但从昔有汉道人,蕹草初为祖……”的怀古之笔看来,碑上记载的汉代道人种茶的内容,神龛上供供奉着的是这位汉代道人的塑像。

据《名山县志》记载:智矩寺在蒙山之半,今称‘大五顶’,云木参覃,岩泉飞洒,中有双塔截矗云表。甘露师井中石像供奉于西龛,焙茶之所也。寺中题刻颇多,亦多漫灭,不可复读。这说明孙渐所见到的汉代道人就是随后被称为甘露大师’’的吴理真的塑像,直到清末还有留存。

蒙顶山皇茶园

十一、王象之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王象之(1163年1230年),字仪父,一作肖父,南宋婺州金华(今浙江磐安)人。庆元二年(1196年)登进士第,历任长宁军文学、江西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江苏江宁知县。他博学多识,尤精史地之学,中年起隐居著述,花费整整三十年时间,收集地理书及诸郡县地志、图经,于宝庆年间(1225年1227年)著成南宋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汇集了南宋各地方志、图经、碑记、诗咏、风俗形胜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二)《舆地记胜》赏析

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称:“西汉有僧从岭表来,以茶实植蒙顶”,说蒙顶茶由“从岭表来”。王象之肯定了蒙顶有僧人(吴理真)植茶的历史事实。据考证,这里的“岭表”,指的是名山境内的总岗山一带。

红草坪万亩观光茶园

十二、李应元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李应元,生卒年不详,字“元川”,明绍兴山阴天乐乡(今浙江萧山)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曾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同知。《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有载。著有《蒙山堂稿》。

(二)《登蒙山》赏析

李应元写有一首《登蒙山》,对蒙顶山自然风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全文为:“振衣百仞冈头路,蒙顶苍苍倚大罗。欲向天边看五岳,先从云际揖三峨。上清风冷余霜雪,甘露泉空只薜萝。莫谓天台迷旧处,青鞋绿杖拟重过。”

此诗大意是:振衣百仞冈头的路,蒙顶山依偎在罗纯山的旁边。原本打算从山峰的最高处来远望一下五岳,却看到云的边际处的峨眉山。上清风冷多霜雪,甘露泉边只看见薜萝这些植物。不要说对天台迷的地方,青鞋绿杖模拟重过。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对蒙顶的描述十分形象生动,苍苍倚大罗,如象在天边看五岳。上清峰的冰雪、甘露泉空成为隐仙的遗迹,让诗人回忆流连,虔诚膜拜。此诗中“甘露泉”为今天蒙顶山的甘露井,是地名。

月亮湖

十三、曹抡彬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曹抡彬,生卒年不详,字“炳安” “炳庵”,一字“文明”,贵州黄平黄(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据史书记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进士,雍正二年(1724年)以翰林检讨出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知府,七年(1729年)调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任雅州知府。著有《雅州府志》十六卷。

(二)《蒙顶石茶》赏析

曹抡彬任雅州知府时写下《蒙顶石茶》一诗,诗文平易近人。全文为:“香酩馥馥产蒙巅,雾雾云村植自山。老树未长二三尺,新芽只摘两三编。灵根夏永金茎茂,仙叶秋收古干恹。直待来年频年育,殷勤又献圣人前。”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说明好茶生长于烂石之上,同样,蒙顶山茶也是生长于烂石之上,才有如此优异品质。

该诗记述雅州名山一带普遍种植茶树的一种生产方式:茶丛一年可长二、三尺,在新梢萌发前的新芽只摘二、三次,这是清代时春采细、夏割粗的“细粗茶结合”的生产方式。而“仙茶”采后(初夏),主枝不再生长,只待明年再采。乾隆年间,“仙茶”入京供皇室祀祖的制度尚未形成,所以诗中最后所言“殷勤又献圣人前”。

双河大地指纹

十四、徐元禧与蒙顶山茶

(一)生平与成就

徐元禧,生卒年不详,字“非之”,湖州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康熙六十年(1721年)转任名山知县,旋归故里隐居。

(二)《蒙山诗二首》赏析

徐元禧任名山县令时,每年都会到蒙顶山组织贡茶采制仪式,因此对蒙顶山的自然风光和蒙顶山茶了如指掌。他写有《蒙山诗二首》。其(一)全文为:“上山高不极,古木欲参天。星斗胸中灿,风雷足下旋。豹潜山隐雾,龙跃雨流泉。归向悬楼望,飞青到槛边。”其(二)全文为:“五顶参差比,真成一朵莲。茶香开净土,苔厚甘泉。石屋能藏月,云梯可到天。禹功谁记取?书载旅平年。”

这两首诗,其(一)描写蒙顶自然山景,其(二)写大禹治水的功绩和人文景致石屋、天梯的奇绝。特别是开土种茶的历史,从苔厚闭甘泉的遗迹可以得到证实。诗中词句生动,脍炙人口,不须注释,一诵会意,是难得的好诗。

徐元禧还写有一首《竹枝词》,全文为:“漏天难望蔚蓝明,十日曾无一日晴;刚得曦阳来借照,阴云又已满空生。”该诗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蒙顶山雨多、雾多、云多的气候特点。《九州志》云:蒙者,沐也。言雨露蒙沐,因此得名。每年初春开始,蒙顶山就细雨绵绵。只有秋季,才会出现天高云淡的景象。人们说,蒙顶山上有天幕(云雾)覆盖,下有精气(沃壤)滋养,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蒙顶山茶生长在这种最优越的条件下,成为嘉品乃至绝品乃自然天成。

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

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6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天下茶友网、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

上一页: 名人与茶 | 古代州官县官与蒙顶山茶(上)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