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茶时节,众多爱好茶的茶客纷纷出现在春茶市场上,想要喝到今春第一口春茶。
然而,消费者这种急于尝鲜的心理,却很容易被某些不法商家所利用,稍不留神就被“套路”了。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陈茶充新等手段已是老生常谈了,这些“改良后”的茶叶也没到不能喝的地步,可能也就是品质稍差而已,普通人也辨认不出来。
“3.15”要来了,苏茶特地搜罗了一些关于茶行业“假冒伪劣茶”的猫腻,供大家参考,谨防被忽悠。
苏茶后台最近收到不少茶友抱怨:花了几千买的茶叶却和普通的茶叶喝起来没有差别。
事实上,被骗的茶友买的茶叶很可能已经被不良商家偷梁换柱了,比如将普通的散茶换个包装当成名贵茶卖了。
以碧螺春为例,同种茶叶差价很大,每市斤几十到上千,价格不等。然而,把昂贵的茶和便宜的茶摆在一起,消费者难免会感到懵圈,即使冲泡一下尝一尝也感受不到太大的区别。
春茶不仅形美、味鲜,而且营养物质丰富,因此,春茶一般比其他季节的茶价格高出许多倍。
中国的六大茶类均有假冒春茶的做法,尤为明显的是绿茶和普洱茶类,经常有不良商家拿秋茶、夏茶来当春茶卖,哄骗消费者。对于不懂的茶友来说,确实无法分辨。
还有一种恶劣的做法就是以旧充新。
将放坏的陈茶经过再次烘焙或者翻炒,冒充新茶,或者直接更改日期,变成新茶,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红茶和绿茶品类中。
这类操作手法常见于绿茶、红茶、乌龙茶类。
前些年“染色碧螺春”、“掺糖正山小种”、“香精乌龙茶”就屡屡出现,被曝光后发现用的都是工业香精,长期食用是对人体有害的。不过,这种不良商家这几年已经很少见了。
假冒名山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普洱茶而言,但凡出名一点的山头均会仿冒,只要改一下棉纸包装,想叫班章、冰岛、易武都可以。
而古树或者纯料也都是从商家口中得知,无法通过数据验证,普通消费者基本无辨别能力。
“3.15”到来之际,茶叶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大浪淘沙,市场终会筛选掉不合格的品牌。敢于接受“3.15”及消费者的洗礼,经得住市场考验和严苛检测标准的茶企,方能走俏春茶市场。
为了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小编也整理了几个防骗招数,可减少大家踩坑的几率:
(1)选择大厂、知名品牌的产品
在你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专业度不够的情况下,选择大品牌、知名品牌的产品相对来说是个保险的做法,这些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安全上是过关的。
(2)不要有侥幸、捡漏的心态
茶行业充满了故事,有人物、历史、猎奇等等类型,而那些让你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故事,其实恰恰不能相信!
(3)检查产品相关标识
购买茶叶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关的SC标识,包括产地、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等都要看清楚,三无产品不要买。
(4)“望、闻、泡”基本法则要遵循
最后一点,当然还是回归品尝。再厉害的外表都可以被模仿,而喝进嘴里的感受是不会骗人的,所以大家去购买茶叶的时候尽量提前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