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三代茶农:一叶苦茶泡出“三味”回甘

澄迈三代茶农:一叶苦茶泡出“三味”回甘

1阅读 2024-09-28 01:15 行业

31年,荒地变茶园。从高空俯瞰,位于澄迈县金江镇万昌村的万昌苦丁茶场,千余亩茶园中,棵棵茶树,生机勃勃。

“时间过得真快,小时候跟爷爷种茶树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近日,“茶三代”新农人郑子仪泡了一杯苦丁茶,袅袅热气中氤氲着三代人创业、转型、创新的付出和努力,泡出了“三味”回甘。


9月21日,在澄迈县金江镇万昌村的万昌苦丁茶场,郑子仪在查看苦丁茶长势。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摄

“种植苦丁茶,我是半路出家。”郑子仪今年90岁的爷爷郑成锦是茶园的“拓荒人”。1993年,作为别人眼中的“退休老人”,他选择创业种茶,希望能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当时的万昌村没水没电没路,顽石满坡、杂草丛生。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在荒山上平整出千余亩土地,开垦一片茶园,几乎耗尽了他和妻子前半生的积蓄。

汗水浇灌,茶树生长,终有收获。1995年,万昌苦丁茶场的苦丁茶开始上市,因品质出众,供不应求,郑成锦也赚到退休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这是“第一味”回甘。

1998年,海南建省10周年之际,海南国际椰子节上,参展的万昌苦丁茶被一抢而空。当年,万昌苦丁茶场创造了300多万元销售利润,也让起初“不相信种茶叶也能赚钱”的村民看到了苦丁茶产业的广阔前景,跟着种茶、制茶。

“种茶,制茶,卖茶,就跟教学生一样,需要因材施教。”苦丁茶名声渐响,茶场日益发展壮大,1999年,郑成锦的儿子郑川毅然辞去中山大学的工作,回到海南打理茶场,成为茶场转型发展的“推动者”。

改良工艺。在父亲的指导下,郑川结合当地火山岩地貌特色,对苦丁茶烘焙工艺进行改良,以火山石炙烤,祛除苦丁茶部分寒凉气息,让茶饮口感更好、滋味更佳。

拓宽销路。2012年起,万昌苦丁茶场开始尝试网店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营销模式,助力企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进一步擦亮万昌苦丁茶品牌。

丰富业态。如今,万昌苦丁茶场依托茶园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茶文化体验研学基地,开发了农家旅馆、休闲农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提升茶产业经济价值。

这是“第二味”回甘。

“苦丁茶产业发展,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创新。”当同龄人都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2020年,郑子仪选择返乡,当好“接棒人”,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您好,苦丁茶这款有货,近期就可发货。”紧跟发展新趋势,郑子仪选择用年轻人的方式,做出不一样的“茶品”。注重利用电商平台,以短视频直播为触点推广茶文化、扩宽销售群体,打开大众了解澄迈苦丁茶的全新窗口。

这是“第三味”回甘。

受益于苦丁茶产业,万昌村也发生了变化。茶场员工数量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当地村民。“开上了小轿车,住上了新房子。”在茶场上班的村民郑国成说,“苦丁茶泡出‘甜’日子。”

从种下第一棵苦丁茶树,到制定共计10余项的行业标准。在郑成锦一家三代茶农的努力下,澄迈苦丁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参与制定苦丁茶的行业标准沿用至今,为我省苦丁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叶苦茶,回味甘甜。

“我爷爷常说,种植苦丁茶,不仅改变了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也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沿着祖辈、父辈的足迹,郑子仪尝试走出发展新路,把家乡的好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苦丁茶香飘世界。

来源:海南日报 全媒体记者 高懿,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古树茶的原料困局在于无休止的内耗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能拯救普洱茶市场的 就是茶与茶的正面PK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