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普洱: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1阅读 2024-09-28 01:53 快讯

普洱,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这里,青山连绵,绿水环绕,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这里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滴水珠都诉说着生态之美。然而,如何守护好这片珍贵的绿色家园,成了普洱面临的重大课题。于是,长期以来,普洱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普洱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有着明确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生态资源真正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普洱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子涵 摄

聚焦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

在景东彝族自治县景福镇岔河村,村民罗恒友家18亩土地退耕还草,获得生态补偿金1.8万元,耕地还草以后通过转型发展畜牧业,成为当地的养牛大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普洱多措并举推进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完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不仅让群众守山护林有了定心丸,还开辟了育山富民的致富路。

2022年至2024年5月,普洱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22亿元,将全市930.89万亩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安排生态护林员补助3.99亿元,选聘生态护林员约4.94万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面积1856.39万亩,每年奖补资金5843.02万元,奖补农户共39.6万户;下达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98388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6586万元……各项措施、奖补如同一缕缕春风,吹进了村民们的心田。

建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普洱大地上也有着一段故事。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都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今年上半年,按照河(湖)长制工作要求,普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普洱市道路运输和航务管理处等多个部门在澜沧江糯扎渡库区开展水上联合巡航检查工作,对近160公里航道进行了联合检查。

墨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像这样的将保护变为常态化工作的例子还有很多,普洱通过完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抓实网格精细治理。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水文监测”协作机制,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和河湖清漂专项行动,签订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同河同策、同库同策”,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26个、市级美丽河湖187个、市级绿美河湖32个。以澜沧江、李仙江等重点流域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实施化肥农药减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水域禁渔区管理,实施糯扎渡电站库区“网捕过坝”项目,促进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流,完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60.5万尾。

围绕生态安全重点健全生态纵向补偿制度

世界闻名的景迈山,有着千年古茶树和独特的生态景观。为了保护景迈山的生态环境,普洱市加大纵向补偿力度,印发《普洱市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普洱市自然资源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统筹各级财政资金4.73亿元,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提供财政保障。此外,通过强化《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宣传,制定《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完善古茶树资源保护补偿机制。

如今的景迈山,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据统计,申遗成功一年以来,景迈山接待游客数量已达40.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38亿元。

朱运宽 摄

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加深了大家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90后的而肯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芒景村的布朗族村民。她家拥有28亩古茶园,同时还管护着43亩由“仿古茶林”改造而成的生态茶园。自申遗成功以来的这一年,她接待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算起近一年的经济账,茶叶收入达15万元,餐饮收入17万元,地接收入2万元……而肯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她说:“这一切都是保护好景迈山所赐予的,我们应当更加珍惜。”

在改进纵向补偿办法方面,普洱印发了多项方案。如《深入打好澜沧江、红河、怒江三大水系(普洱段)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普洱市加强河流管理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开展河流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多元化补偿格局。印发《用水权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江河源头区等区域通过用水权交易进行生态补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矿业权联勘联审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制度。

李慕捷 摄

与此同时,普洱推动实现生态利益共享深化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澜沧江流域跨县补偿机制,编制《普洱市澜沧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及《澜沧江流域(镇沅景谷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开发普洱市横向生态补偿测算平台,加强横向补偿制度的引导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生态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

普洱的广袤森林是巨大的碳汇宝库,在推进多元化补偿的过程中,普洱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机制,通过科学的碳汇计量和交易,为生态保护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初,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的和平村与谦乐村共计66户林农,喜获碳汇收益分成61005元。作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县”的宁洱县,在碳汇开发领域成功实现突破。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精心搭建起碳汇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宁碳惠”服务平台,并成功开发出首个碳普惠项目——宁洱县天然商品林保护碳普惠项目。而它的背后是普洱推进多元化补偿,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印发《普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普洱市建立碳账户平台工作方案(试行)》,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

图源:“宁洱发布”

为努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更多的群众增收,普洱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扩大绿色产品生产。孟连牛油果生产规模亚洲第一,景东露天高原蓝莓生产规模全省第一,优质晚熟芒果生产规模位列全省前茅。2022年4 月,普洱在全省4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地级市。

与此同时,完善资源占用补偿方式,建立占用补偿、损害赔偿机制。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普洱率先进入省级补充耕地指标平台挂牌交易。

胡雪英 摄

此外,普洱还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稳步推进项目实施。例如,推动大型活动碳中和及碳标签产品开发,组织实施普洱市加强碳交易资源储备推动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生态环保教育培训,举办2024年“澜湄周”环境合作活动,提升流域生态环保交流合作意识。

在普洱,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普洱的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地保护,生态农业蓬勃兴起,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如今的普洱,处处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来源|普洱发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永不消逝的生态本底 “共生与传承——景迈山的这1年和1300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能拯救普洱茶市场的 就是茶与茶的正面PK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