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成银:申遗成功有利于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鲁成银:申遗成功有利于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7阅读 2022-12-26 08:51 人物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

我国茶产业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申遗成功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资深首席科学家鲁成银参与了此次申遗工作,在他看来,我国茶文化底蕴深厚,且科技和人才培养等走在世界前列,此次申遗成功将让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产生更大影响力。


鲁成银。受访者供图

自然资源禀赋是我国茶产业独一无二的优势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鲁成银介绍,目前,我国茶树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范围内,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北、江南、华南和西南四大茶区。

“江北茶区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皖北、苏北等地;江南茶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华南茶区是我国最南部的茶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海南、云南南部以及台湾;西南茶区包括贵州、四川、云南中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等地,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他说。

据了解,当下正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茶叶总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3000多万名茶农靠“一片叶子”生活富足。“自然资源禀赋是我国发展茶产业独一无二的优势。”鲁成银介绍,“作为茶树的原产地、茶的故乡,我国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品种众多,种质资源丰富;从北纬18度到37度,东经94度到122度,气候多样、生态多样,孕育了2000多种茶品,背后就是2000多种复杂精湛的传统技艺。”

“此外,我国还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全世界种茶、制茶、饮茶、包括‘茶’字的发音,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技艺、民俗、茶礼、饮茶习惯、节庆、戏曲、音乐舞蹈、故事等,这些优秀的茶文化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保护和造福人类。”他说。

申遗成功将激励更多年轻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茶产业的发展,是茶科技与茶文化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茶叶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作为茶科技方面的专家,鲁成银介绍,目前我国茶科技和人才培养等走在世界前列,整体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我们的研究领域比较广,包含茶树栽培、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茶加工技术、质量安全检测、茶叶经济与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论文,科技成果丰厚。我国的茶专业人才培养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很多大学、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培养茶学专业方面的人才。”鲁成银说。

此外,他还关注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爱喝茶就好,新茶饮也很棒。我们现在提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延伸产业链,开发多样化的产品。泡茶可能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饮茶习惯,年轻人生活节奏比较快,没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地泡茶。新茶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年轻人的美好生活需求,培养年轻人的喝茶习惯。”他认为,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新茶饮”也能增加经济效益,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

此次申遗成功,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鲁成银认为,未来,“中国茶”文化会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通过此次申遗,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茶文化,有利于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茶文化的可见度,从而提升中国茶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想象,未来,社会公众会更加关注中国茶文化,相关部门也会在技艺、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有更多投入,将激励更多年轻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的制茶技艺及习俗,接下来,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茶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提升茶非遗保护理论水平;开展教育培训,确保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政府也要在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他说。

来源: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如何喝懂普洱熟茶呢?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