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采


  茶叶标准采
  指按一定的量和嫩度标准来采摘茶树新梢。成品茶的品质,除受加工技术左右外,主要是由鲜叶原料的质量决定的。一般说,采摘细嫩的芽叶,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含量高,内质好,但重量轻,产量低;而采摘粗老的芽叶,多糖类、粗纤维等含量高,重量重,产量较高,但有效成分含量低,内质差。也就是说,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收益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标准决定的。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制订并严格掌握采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茶类众多,品质规格各异,采摘标准差别很大,大体上可归纳为四大类。
  (1)名优茶类。采制精细,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是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名优茶发展迅猛,不但一些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产区扩大,单产提高,而且还不断开发创制了许多新的名优茶品种。为保持各种名优茶的色、香、味、形,严格要求原料细嫩匀净,只采初萌壮芽或初展的l芽l、2叶为标准的,要求芽长于其第1叶或等于叶长,这是多数名贵茶的采摘标准。也有以近芽的第一或第二叶单片为采摘标准的。这些名贵茶,由于采摘标准细嫩,品质均佳,但产量不高。
  (2)大宗红、绿茶类。如眉茶、珠茶、烘青、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的主体茶类。其采摘标准的制订是以量质兼顾,收益最高为依据的,一般等新梢伸长到一定程度后采土芽2、3叶和柔嫩的对夹叶,这个标准还要根据成茶不同级别的要求灵活掌握。以春茶为例,在开采时制特级和l级茶叶的阶段以l芽2叶为主;采至近高峰期前后,主要加工2、3级成茶,以采1芽2、3叶和对夹叶为主;此后加工4、5级成茶阶段,以采l芽3叶和对夹叶为主,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等级所需要的标准取得高产、优质的效果。
  (3)乌龙茶类。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由于该茶类具有独特的色、香、味,所以采摘标准要求原料不带生长的顶芽,采摘标准须待新梢生长成熟,叶片开度达80%一90%时,采下驻芽带2、3片嫩叶,这样在加工过程中,不致因有芽尖而易碎增加茶末的比例。这种偏老的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中等,产值较高。
  (4)边销茶类。是我国特有茶类,由于消费者传统的饮用茶叶经煮的习惯,边茶要求含糖量高。故原料比乌龙茶更成熟些,一般需待新梢的茎部木质化时采,主要采用粗大的叶片,所以边茶又称粗茶,其中黑茶的标准稍细,候新梢伸长停止,出现驻芽后,从鱼叶以上采下为标准;老青茶是压制青砖茶的原料,比黑茶粗老一些,必须等茎部呈现红棕色木质化程度才采下来,带着较长的梗子,纤维素含量高,可溶性物质少,釆割标准一般按新梢茎的皮色,还有里茶和面茶之分,里茶以当年红梗为主,面茶以绿梗为主稍带红梗,不论里茶面茶均不应带枯、老麻梗和鸡爪枝。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各种茶叶的采摘标准

各种茶叶的采摘标准

看了又看

唐宋茶叶生产的发展唐
有机茶
生产无公害茶的基本要点
有机茶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区别
茶园的整枝修剪和台刈
茶树的选育抗病、虫品种
茶园的生物防治
茶园的农药防治
茶鲜叶采摘和集运
茶鲜叶摊放
唐宋时期茶叶生产的形态唐
唐宋时期茶叶生产技术
唐宋茶叶产地
唐宋茶叶商品流通
唐宋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茶叶市场的主体和客体
唐宋时期茶叶市场的主体和客体
唐宋时期茶商资本
唐宋茶叶消费
茶叶消费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