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文化:做一名茶艺师“跌份儿”吗?

关于茶的文化:做一名茶艺师“跌份儿”吗?

12阅读 2018-12-07 01:50 茶艺

新时代下的茶艺师何去何从



  戎新宇


戎茗轩私塾茶学讲堂创始人

福建省评茶师协会副秘书长

国家一级评茶师



近期茶行业中对于茶艺与茶艺师的讨论正在不断发酵,业内专家、大咖等纷纷发文各抒己见。对于大家的观点,无论怎么讲我都是赞同的。因为敢于发声的态度,期盼向好的心情,以及犀利改革的观点,都是值得称赞的。中国茶人心系中国茶艺,本无对错可言!


一个人,当卸掉了头衔、名誉、身份、地位的铠甲后皆是平等的,专家、大师等虚名不必过多考量,即便认知浅薄、文化不够,难不成还不让人说话了不成?所以,借由此事我倒是非常鼓励心系国茶的有识之士们,不妨都大胆给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关注这一事件的人群也都应客观的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本着为了茶界的共同利益出发,让茶行业未来可以更好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发文一定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说没有那是假话,观点本无绝对的中立或两极。所以,在落笔之前我需要先给自己找一个位置。熟悉的茶友都知道,我的定位十年如一日未曾改变,一直自诩是一位茶世界的守门人。既然是个“看大门”的,那必然是个站门外的人。此前已有许多老师、前辈们以业内专业的视角做出了深度的剖析,我就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来谈一谈,我个人及同我一样的爱好者或消费者们,是如何看待茶艺及茶艺师的吧。


茶艺师绝不是Sales

 

如果牙医不应该靠推销牙膏来创造价值,那么茶艺师应该靠销售茶叶来体现价值吗?

 

去理发店剪头发时,若你买了产品或办了消费卡,那些不知道姓什么的Tony或Andy愿意自降服务价值,为你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服务,这是美容美发行业部分发型师惯用的销售套路。作为茶艺师,你愿意被消费者贴上同样的标签嘛?

 

当使用打车软件叫到一辆专车,请问到达目的地时你为什么要付钱给司机?他有卖给你具体什么产品吗?你最终是消费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抛出这些问题是为了纠正大家一个传统的观念,服务本身是有价值的,它绝不是产品的附加值!茶艺师也绝不是Sales。茶艺师若想在可预见的未来,靠自身专业技能不依托产品销售而“独立生存”,摆正职业认知、提升服务技能才是关键。不然本应双手创造价值的职业却沦为了靠套路卖货行档,说的好听点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会泡茶的销售而已。这样的恶性循环发展下去,茶文化也不过是卖茶叶时身上披着的一件外衣。


我承认文化可以创造价值,但不应该成为卖货时穿上、下班时就丢一旁的“工作服”。为什么经常会遇到茶客比茶艺师还懂茶的场景?许多茶艺师常会被客人牵着鼻子走,谈到茶两句话就被怼得哑口无言。


(图片来源:网络)


现如今,中国饮茶的消费人群正在向高学历、高净值和年轻化发展。而行业中茶艺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市场的消费期望出现严重断层,这样才会导致近期大家热议的“怪相横生”,所谓怪相就是脱离了茶艺师应有的职业面貌,要么不假思索地揪住文化就张冠李戴;要么一拥而上、硬贴潮流、装傻卖萌。例如:一说到年轻化,就刷抖音搞出个什么“杂技泡茶法”哗众取宠。更有一些连“杂技”都不愿苦练的人,就只有穿上古装玩儿穿越,或者换上泳装来博眼球。再如,一部分人把茶文化粗浅的理解为只是抄经、插花、焚香、抚琴等等。诚然,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从茶艺师职业技能的角度看,都只是专业领域外的个人爱好罢了。


不是所有的茶艺师都应该或者必须会插花、抚琴,也不是所有茶空间都应该有木桌与竹林,我们不能将个人的爱好与理想强加于消费者头上。否则他们一定会问:“你的理想为什么要我来买单”?


(图片来源:网络)


说回服务。现如今许多茶企或茶馆在招聘茶艺师岗位时,对销售能力有着严苛的绩效考核,甚至对服务能力的评估最终还是以产品销量来进行核算。到头来搞得茶艺师分不清楚到底是该把茶泡好还是该把茶卖好。也许你会问:“那不然呢?茶艺师不卖茶,难到白花钱养着嘛?”这就是该职业在业内就界定不清的问题所在。陪酒的都在卖酒,泡茶的就应该卖茶吗?各位老板!茶艺师不是售货员,茶艺师不是通过泡茶服务来换取产品销售而获利的,这样的逻辑不叫附加值。代驾、闪送这样的新生服务业都可以通过服务本身创造价值,茶艺师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泡茶在卖茶的路上“舍近求远”呢?一个有趣的问题浮上水面,给人泡茶应不应该收费?虽然,我好像是在为茶艺师说好话,可很多身为茶艺师的人恐怕看到这里也一定会觉得我是疯了!


这并不奇怪,人类本身就是非常虚伪的动物。我们嘴上说着生命无价,实际上确实在消费时间。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位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按每月22天,每天8小时工作计算,每小时的价值是473.48元。如果他一天所创造的价值高于3787.88元,那么产生的剩余价值就是利润。考虑到中国各地平均工资的差异,一位普通茶馆的茶艺师月薪按5000元计算,每月工作22天的话,她的每小时值多少钱呢?28元!如果按30天计算每小时仅20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不妨在消费者中做一个市场调查:如果一位训练有素、形象与气质俱佳的茶艺师,在环境优雅的茶馆为你提供专业冲泡及讲解服务,每小时仅收费20元,你是否愿意支付劳务费给她?有欧洲餐馆消费经历的人都会知道,这样服务的性价比可以说是超值的!因为随便一个点菜、传菜的服务员所收取的小费都远远高于这个价位。中国的一线城市部分路段一个小时的停车费都不止20元。

 

假设消费者能够承担并且愿意支付茶艺师的服务酬劳,那么在真实的场景中为什么这样的消费行为不成立?在消费者眼中茶艺师是如何被定义的?


茶艺师不是服务员


消费者眼中的茶艺师是侍茶者,以茶奉客是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在红酒行业有与之对应的职业被称为侍酒师。茶艺师首先是要会泡茶,能够看茶泡茶,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求具备向客人清晰、准确地介绍茶文化、茶历史以及科学饮茶、健康饮茶等相应常识的能力。所以,之前的职业改革将茶艺师归类为服务行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未尝不可。


很多人对此有抵触情绪或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认为这样定义把茶艺师”放低“了,听上去那么高雅的一个职业怎么就变成给人“端茶倒水”的服务员了呢?对此,我想说的是“端茶倒水”怎么了?以茶奉客是茶艺师这个职业的第一属性。服务员又怎么了?只有在那些陈旧观念的中国人眼中服务员才是社会的“底层工种”!


(图片来源:网络)


近到日本、新加坡、马兰西亚,远到欧美等国,无论是在奢侈品店或者高档餐馆、酒吧,满头银发、西装笔挺的服务生比比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从未觉得为人服务低人一等,他们为自己的“一把年纪”感到无比自信,因为他们拥有的经验可以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宾至如归的消费体验,同时也以此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


如今的中国同样是注重人权的国家,我们不能再以陈旧的观念去看待服务行业。我们去饭店吃饭随口喊一句:“服务员”时,你难不成还真把他们当“小二”吗?茶艺师是服务行业从业者,他们以茶奉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尊贵的消费体验,同样是受人尊重的。如果切换消费场景,你在法国某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厅用餐,一位金发碧眼身着白衬衫、黑马甲,带着领结的侍酒师用字正腔圆的英式英语在向你介绍一款82年拉菲的酒庄、产区、品种、风味等,而此刻你眼角的余光发现他的皮鞋擦的比你还亮,他的腕表戴的比你还贵时,你是否会另眼相看呢?


(图片来源:网络)


茶艺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受人尊敬的侍茶者,为人服务并不可耻!若想受人尊敬,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其次,更加不能怕被看低而过分抬高自己。不要为着虚荣整天自我陶醉在神仙般的自拍里,好一副不美则死的样子!为什么最近总觉得茶叶卖不出去?请不要搞错,客户才是上帝,而你在客户面前整天一副上帝般的姿态,难道还要让上帝来供养你吗?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服务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茶艺师作为侍茶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本身可以创造价值,由于行业不规范导致茶艺服务的价值严重被低估。服务本身是有价值的,而这种价值目前并未被市场认可,甚至不被行业认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业4.0的发展、AI技术的升级,都是为了减少用人成本。趋势告诉我们在未来凡是需要手工制作的行业都会涨价,如果这个职业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技能要求,会更加稀缺珍贵。


从国家近些年持续推动的“匠人计划”与“非遗传人”等政策中就可见一斑。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茶艺师,未来的茶艺师可以被AI取代吗?人力泡茶模式最终会因工业批量生产的泡茶机的普及而消亡吗?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我的结论是不会!茶艺的属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1、文化属性。

2、商业属性。

3、社交属性。


按摩师并没有因为按摩椅被发明而消亡,咖啡师也没有因为咖啡机的发明而失业。


让我们再来看两个行业。


1、育婴师:即便AI再聪明,你也总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全权托付给一个无法传递爱的机器。


2、发型师:一个人的脑袋一个样,即便是发型总监亲自主理,每个人在剪完头发后依然还会存在诸多不满。难道你敢放心把脑袋塞进一个大罐子,根据脸型算法完成机械剪发吗?


茶艺师同样不可替代,我们常说看天泡茶、看人泡茶、看茶泡茶,一年四季又分为二十四个不同的节气,饮茶者在季节变化或时节交替时应该饮用怎样的茶,又以何种手法冲泡?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因饮食习惯不同而口味偏好不同,各喜浓淡。


通过席间简短的交流如何快速把脉用户喜好?特别是当客人被问起“想喝什么茶?”回答:“随便”的时候。若是江浙口音的客人,其总体饮食结构偏于清淡,推荐柔和淡雅的白茶就不失为一个保险的策略。若是潇湘川的客人,推荐红茶亦或岩茶是能够被接受的。咸辣的浓重口味使得这一地区的客户,特别是有吸烟习惯的男性,更愿意在味觉上追求一定程度的刺激感。若是广东或港台等地的茶客,不用问,十有八九是爱喝普洱。虽然以上的分析不绝对,但还是有“茶叶围着餐桌转”的基本逻辑可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不可替代就是看茶泡茶了,中国名茶千余种之多,又以品种、产地、工艺、季节各不相同。同样的品种,相同的产地和季节,又以不同制茶师的个人的理解及手法的差异而千差万别。这些形色各异的茶叶从源头到终端,呈现在消费者前的最后一步就是茶艺师。如何根据茶叶的特征将茶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是对茶艺师技能的终极考验。我常讲茶艺师的双手就如同魔术师一样,要懂得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把茶泡得好喝是对茶艺师最基本的要求。这话说说容易,真正做到看茶泡茶、扬长避短又谈何容易。


在国家对于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评的培训上,我一直认为不够完整。虽然评茶师是品评茶叶质量,与茶艺师分工不同。但我个人始终认为学习评茶的实践专业,是泡好一杯中国茶的前提条件。如果说泡茶学的是“扬长避短”,那么评茶学的就是识别眼前的这泡茶“哪长哪短”。若连茶叶品质优劣都无法辨识,又何谈运用泡茶技术发挥茶性最优一面呢?


(图片来源:网络)


评茶是学习泡茶的前提,加工是学习评茶的基础,品种与栽培又是学习加工的前段。茶学理论与实践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目前的培训机构却是把每个环节切开“分段出售”。如果按照上述逻辑,茶艺师将会是茶学知识体系链中理论与实践掌握最为完备的一个群体,也就是最优秀茶人群体的代表,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为什么人们会普遍认为茶艺师除了会泡茶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中国的茶艺师是一个被人看低的“吃青春饭”的职业?为什么茶艺师会被少数言辞过激的人认为只是“花瓶”?其原因是上述提及的职业综合素养缺乏。这也就是为什么茶艺师的服务不能够体现价值的根源所在!职业身份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服务所产生的价值自然不被市场认同。为什么律师和心理咨询师提供的服务都可以按小时计费?因为提到这两个职业,人们首先会意识到他们是专业的!专业人士应该靠技术吃饭。茶艺师的现状大体是,本应专业的人由于不够专业而在靠贩售产品苟活。


茶艺师不是文化大使


文化茶也好,茶文化也罢。不能因为国家鼓励和提倡文化,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发展文化,我们就在没搞清楚什么是文化的前提下,随便给茶戴上各种文化的帽子。作为活跃在一线直面消费者的茶艺从业人员,因各种商业目的长期以扭曲的方式表达着所谓的“茶文化”。长此以往“茶文化”迟早有一天也是要被“玩坏的”。


文化可以为产品背书,同样可以为服务增值。我们不能因为在服务无法产生价值时,就在产品上过度添加文化的砝码。目前,茶行业在产品端过度消费文化的根疾,就在于服务端的价值疲软。祖先五千年来就留下来这两个字,我们怎能忍心如此挥霍。


(图片来源:网络)


部分优秀茶艺师代表确实肩负着茶文化普及的重任,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恭敬之心,每一步前行都如履薄冰,生怕素养不到而有辱了文化的旗帜。以我拙见,茶艺师凭专业技能做好本职服务,不提文化也不会自降身价,过度滥用、牵强附会反而显得“自卖自夸”。

 

文化可大可小,是爹妈给的、是祖宗传的、是华夏民族共有的财富,我中华儿女理应慎用之。

上一页:关于茶文化的好书 | 给你一本看得懂的《陆羽茶经》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