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人志士所喜爱的一种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当今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茶文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蕴含了深厚的“天人合一”、“中庸和谐”、“顺应天时”哲学思想。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哲学
一、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二、文人眼中的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远绵长,经由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理念。白居易有一名句:“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他把琴茶之道融为一体,表达了其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理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茶、有酒、有诗、有月,有故交好友,便有江湖。“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期间,韩愈自老家寄来新茶,迫不及待打开后品尝后所作。此诗中所表现出的茶之道,遇水则柔,无欲则刚。能够坦然面对命运的捉弄,漂泊23年后仍是一腔热血,这份坚持令人尊敬。
三、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阅览有关茶文化的辞藻诗句,其中蕴含的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就是——“天人合一”、“中庸和谐”、“顺应天时”。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思想家们对于天和人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由此总结出许多智慧,产生了巨大影响。“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道家与茶渊源久远。道家清静淡泊、自然无为的思想与茶洁净、简朴的自然属性十分吻合。唐代以前就有许多关于道家饮茶、种茶的记载。到了两晋,道家思想盛行,名士们对于饮茶大肆宣扬,更是促进了饮茶的广泛传播和饮茶习俗的形成。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道当符合天道,天道与人道合二为一,要求人们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茶,清净淡泊,朴素自然。居深山,守无欲,与净静相依,茶韵在静,静品使人安详平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美,进入超凡脱俗的仙境。茶使人身清体洁、超脱自我,与道家所追求的“羽化登仙”、“天人合一”相辅相成。
2、中庸和谐
后来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盛行,中国茶文化逐渐吸收了儒家思想精华。“中庸”,可以说是如家的代表思想。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吸收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茶,常与礼并存,古人常以茶代礼,有礼的地方必然会有茶的身影,有茶的地方则一定会伴随着礼节的发生。中国人和善、宽厚、以和为贵。茶,给人以温和、雅致、和谐之感。用茶协调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融合了儒家思想的茶文化,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内在追求,培育、灌溉出了国民中庸和谐的特性,对中国社会的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提倡“自省”,古代儒士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的看待自己,才能准确的对待他人。因此,饮茶表明了儒家的人生立场,就是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其深层体现的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3、 顺天应时
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古人逐渐掌握了节气变化与茶叶生根、发芽、生长和成熟的规律,并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时序、“顺应天时”合理安排茶叶的种、采、制和饮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时间节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茶经》中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尽人事,听天命,方能得一壶好茶。尽力做好分内之事,不超出界限。采茶时,不搞花名堂,不哗众取宠;做茶时,不投机取巧,不缩工减料。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在能采茶的时节采茶,在该做茶的时节做茶。陆羽曾说:“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晴空万里的时候,要抓紧时间采,不可错过这一天时;做茶的时候,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在此过程中,不可有违人和。除了制茶,饮茶同样也要顺应天时。四季不同,各有所养。顺应天时,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才能实现真正的超然脱俗。
四、总结
中国茶文化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儒道思想,最终形成了适应国人内在思想的、蕴含丰富哲理的茶文化。茶,味道清洁干冽、沁人心脾,饮之令人神清气爽、身心舒畅,能够真正体会到思想上的“天人合一”;茶,味道轻暖柔和、清新自然,饮之令人自省审己、以理服人,能够真正体会到精神上的“中庸和谐”;茶,四季各有不同,在不同季节品尝不同的茶,更能发挥出其真正的功效,这反映出中国茶文化中“顺应天时”的思想。
来源:茶约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